第414章 我对矿产比较感兴趣 (第1/2页)
如果只是董萱请客,罗阳可能会单独赴约。
现在饭局里多了资方,商务性质更重一些,带上余海平参加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车子开往目的地的路上,罗阳简单交代了一下融资的事情。
他当然不至于将整个操盘过程说透,毕竟对助理的信任还没到这个份上。
“董事长,这种渠道资金现在都走商业化了吗?”
余海平感叹道:“从金融系统流向国资手里的低息资金量是很大,他们却因为害怕国有资产流失,不敢进行盲目投资,所以很多国企会找地方政府进行合作.”
要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起城市建设和城投。
两税合并之后,税收要统一上缴,地方上财政吃紧。
可是城市建设要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开支也不能少,人员工资要发放.
地方上每年的财政收入根本不够用。
土地出让金是可以留下来的。
依赖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财政就这么应运而生。
各个地方政府纷纷成立城投公司,让企业负债,去搞定拆迁、征地、配套实施建设、学校和医疗机构搬迁的费用.最后再从土地出让上收回成本,获得利润。
这些收益又化为城市建设资金,推进城市化进程.如此循环往复。
这套模式先在大中型城市里取得效果,但在11年左右,还没开始蔓延到四五线小城市。
原因很简单,大城市的市场还没饱和,小城市地价便宜,开发商还没开始把视线放到数量众多的小城市身上。
卖不出地,卖不了高价地,城投就运转不起来。
所以在这个时期,小城市的财政依旧吃紧,城市建设等各方面都跟不上。
可是小城市也要发展的,怎么办?
资本总会寻找出路。
国企全垫资,帮助地方上建设开发区,建设公共配套项目;
地方上用财政收入做担保,分若干年偿还建设资金。
企业手里的资金成本不到2个点,全垫资建设利润在25%以上,分几年偿还,由于有地方上的财政收入做担保,每年可以稳稳当当获得四五个点的收益。
地方政府缺钱,国企手里有海量的低息资金,两方一拍即合。
其实这也是国泰这种工业地产模式能这么顺利进入阳市开发的原因,地方上太缺钱了!
余海平以前在政府办待过,对于这方面的信息,知道的不少。
“是啊,开始走商业化了!”
并不是每一个国企都能像葛洲坝、中某建一样,手里既有钱,又能搞建设,很多国资也都是搞实体制造业的,手里拿着国开行大把的低息额度,每年用不掉。
银行信托嗅到了商机。
他们充当起了安全阀门的作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给需要资金的一方做信用背书。
至于是用资产进行抵押担保,还是用别的方式担保,这就是技术活了。
于是资金渠道就这么被搭建起来。
由于渠道环节各方需要分润利益,导致资金成本偏高,但对于急需救命钱的企业而言,这个成本也无所谓了。
“董事长,直接从银行走贷款不是更合算吗?”
余海平不清楚全盘计划,产生这样的疑问也在所难免。
“里面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后续你会慢慢了解的。”
罗阳一句话略过。
很明显,这是暂时不想说。
余海平情商多高,自然不会再询问下去。
他随即把话题转到开业典礼的准备工作上,汇报了十几分钟后,车子也到了目的地。
饭局安排在了一家私人会所里,罗阳赶到的时候,丛珊珊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今天几个人?”
“加上董主任和我,行里来了三个人,另外就是这次的资方,天水集团的副总林胜国和他的秘书许娇。”
“天水集团?”
罗阳好奇问了一句:“主营产业是什么?”
“主要是经营矿产资源这一块的。”
领路的丛珊珊压低声音道:“生意遍布云、贵、川、赣、湘、鄂等省份,魔都这边的公司是他们设立在东南地区的业务总部”
咦?
听到这个讯息,罗阳忍不住惊讶起来。
远帆集团主营产业就是新能源,尤其是电池这一块,未来对于锂矿的需求很大。
今晚的饭局倒是有点意思了
“董主任,我没来晚吧?”
包厢里已经坐了四个人,看来就等他了。
“我和林总有段时间没见了,提前过来叙叙旧,罗总哪里晚了。”
董萱笑着站起身,介绍罗阳和林国胜双方认识。
“百闻不如一见,之前听董主任说罗总年轻,看到本人才知道想象力还是不够。”
林国胜满脸笑容的握着罗阳的手:“真是年轻有为啊!”
“林总客气了,你们六零、七零后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罗阳谦虚的道:“我们年轻人闯劲是有了,但也离不开你们的帮、扶、带,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