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不怕偷师 (第2/2页)
子弟中学的几间老师办公室和没有晚自习安排的初一年级教室,成了谈话的地方,全部分开来谈,以防韩爱民等补习老师“串供”。
韩爱民面对两位同行一点都不紧张,侃侃而谈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在数学和物理教学上的心得。
两位教研员听得一愣一愣的,看着他的教案和他给考生们出的模拟试题,觉得他的教学理念,尤其教学方法,有点像江浙地区的中学。
以前上级曾组织教研员去基础教育搞得非常好的江浙地区学习考察过,人家的教育理念确实很先进。
比如,全山城地区一年也考不上几个清华北大,而江南省滨江市的几个区县中学,尤其东启中学,人家每年都能考上十几二十个!
柳教研员放下教案,好奇地问:“韩老师,你有没有去过沿海地区?”
韩爱民早料到他们会问这个,微笑着说:“我户口在基江,但我祖籍东海,我父亲和我母亲都是建厂时从东海过来的。”
“原来你是东海人!”
“也算不上东海人,不怕二位笑话,我连东海话都不会说。”
为了让一切看上去更合理,韩爱民想想又笑道:“其实我真正的祖籍应该是江南省的陵海县。东启中学很有名,您二位肯定听说过,陵海和东启都属于滨江地区,陵海跟东启紧挨着。我爸年轻时还跟我爷爷回过陵海老家,直到现在,我们跟陵海老家的亲戚还有联系。”
“陵海我知道,陵海中学也不错。”
滨江的基础教育是真好,滨江同行是真厉害。
不过话又说回来,江浙是富庶之地,自古就出人才。古时候的那些科举状元,大多出自江浙。
柳教研员觉得找到了985厂高考补习班成功的奥秘,感慨地说:“韩老师,看来你们补习班不只是生源质量好,教学理念也很先进。虽然上级不止一次组织我们去沿江地区的名校学习过,甚至听过人家好几堂公开课,但想推广却有很大难度。”
王教研员深以为然,轻叹道:“韩老师,你们厂是船小好调头,而且你们厂有这个条件,所以你们的经验别人想学也学不来。”
与此同时,王涛正在滔滔不绝地跟语文教研员汇报自己的教学心得。
“张主任,好多人说没有什么学科能考原题,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至少语文能遇到。”
“王老师,能不能说具体点?”
“我觉得这跟学生平时的文学素养有关,有好多学生,比如我以前,十年学下来,连正正经经的一本文学书籍都没看过。当然,我那会儿是没这个条件,但平时古文不背、文学常识不记、上课不听、作文瞎写,怎么可能考出好成绩?”
王涛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感慨万千:“教了几年语文,我感觉语文是所有学科里最好拿分的,但这要看平时有没有积累。所以我们厂子弟学校,今年专门列了一个课外读物书单,要求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每个孩子每年要读二十本课外书,包括名著、散文和小说等等。”
你们有这个条件,不等于外面的孩子也有。
张教研员不想听这些,放下资料,好奇地问:“王老师,能不能说说你对语文高考的理解?”
“可以。”
王涛整理了下思路,如数家珍地说:“我认为语文高考,考的是技术,所以考生的基本功要扎实。课本里各个单元的主题,都有可能是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也就是说每篇课文都可能涉及到考试的考点,我们作为老师在进行解析的时候,就要把解题的思路和方向告诉学生,所以说课文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在里面。”
张教研员一边记录,一边示意他继续。
王涛端起杯子喝了一小口水,接着道:“再就是高考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课本上的,考那些有现成答案的,显然不能体现出来。高考考的也是学生对人和世界的认识力、答题技巧以及语言表达力。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平时要博览群书、掌握技巧,也要多关心时事新闻,保持写作习惯……”